律師函、存證信函、律師存證信函:誰才是你的最佳選擇?

前言
相信大家在江湖上走跳時,應都有聽過律師函或存證信函,看到網路上各種糾紛或爭議時,也都會聽到律師函或存證信函,乍聽起來律師函與存證信函都是「函」,顧名思義應該都是指信函或函文的意思,那到底兩者間有什麼區別呢?今天李律師為大家分別說明一下不同之處,以及告訴大家在遇到爭議時該怎麼選擇!
存證信函是什麼?
存證信函,簡單來說,就是郵局提供的一種「郵件服務」。
與一般郵件相比,寄送存證信函時需要準備「一式三份」:一份送給收件人,一份自己留底,還有一份則由郵局幫你妥善保管。至於一般郵件,通常只要準備一份寄送給收件人而已,正因為郵局會為自己額外保留一份信件的內容,因此才稱之為「存證」。
此外,存證信函採用的是「雙掛號」寄送方式(附回執掛號),在對方收到信件後,郵局會寄送對方收到信件的憑證給寄件人,藉此確保對方真的有收到這封信函。不過對方收到信件的憑證通常只有小小一張,還請大家「務必」在收到後妥善保管!將來萬一須對簿公堂,對方如果爭執沒有收到存證信函時,這張小小的憑證正是可以證明對方有收到存證信函的最直接證據!
存證信函的用途
如同前面所提到的,郵局會幫忙寄件人留存一份信件的內容,存證信函又是以雙掛號方式寄送,這讓存證信函成為有糾紛需要「通知對方」時的最佳工具。
舉兩個例子來說:
- 正式的催告或通知:於現行的法律規定中,有些規定要求人民在行使權利前,需要正式向對方為催告或通知。假設你是債權人,想要催促債務人還錢,但對方有可能在借錢時積極配合,還錢時卻好像人間蒸發一樣。這時候,用存證信函發出通知,正式債務人催告或通知還錢就很有用了,也會有法律上的正式效力。一旦郵件成功送達,債務人要說「我沒收到」可就難了,因為不僅有投遞紀錄,就連信件內容也在郵局有備份,讓對方無從抵賴。
- 警告或表明立場:如果你想督促對方處理某些糾紛,比如要求對方在收到信後幾天內聯繫你,不然就提告或採取其他法律行動,那麼存證信函也是個好幫手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這類情況下存證信函通常只是單純的通知手段。
那律師函又是什麼?
律師函是由當事人委託律師,以律師名義發出的正式信函,而存證信函則是人人都能自己動手寫、自己寄,換言之律師是以「律師」的名義發出的信函依循一般的郵寄流程寄出,也就是除收件者會收到正本,律師會保留副本外,郵局不會另外再保留一份信函的內容,存證信函則是以當事人「自己」的名義,同前所述會以一式三份的方式寄出。
對於一般大眾而言,如果收到他人寄來的律師函,通常意味著對方非常重視現在發生的糾紛,甚至願意特別花費金錢聘請律師撰寫信函,這代表了如果未能和平解決現在的紛爭,雙方有很高的機會可能會產生後續對簿公堂的結果,在這種時候,收到律師函的一方相對於收到存證信函而言,通常會比較願意正視現在的糾紛並積極進行洽談。
律師函的效力與用途
就法律上的效力,律師函與存證信函的效力大致上是相同的,因此存證信函前述的用途,也有不少民眾是委由律師以寄發律師函的方式,達成類似或相同的效力。
律師函與存證信函的結合:律師存證信函
各位讀者在看完存證信函及律師函的介紹後,不知道會不會產生一個疑問,那能否讓律師以律師的名義,以一式三份也就是存證信函的方式正式寄出信函呢?
答案是:當然可以。
律師當然可以配合民眾需求,以存證信函的格式正式寄發存證信函,因此這種方式稱之為律師存證信函。
存證信函、律師函、律師存證信函,該選哪個?
最後各位讀者看到這裡,應該有點疑惑,既然存證信函、律師函及律師存證信函都可以達成類似的法律效力,那在遇到紛爭時,到底該怎麼選擇呢?能否自己寫存證信函就好呢?
李律師建議應考量下列因素來選擇:
- 費用:
通常來說存證信函、律師函及律師存證信函的費用,並不相同。
費用金額的高低,由小到高「通常」分別是:
自己撰寫存證信函,通常只要負擔郵務費用,因此費用最低;
再者是請律師撰寫存證信函,因為律師不是以自己的律師名義寄出,所以費用相對於律師函而言更低一些;
再來是以律師名義寄出的律師函;
費用最高的通常是以律師名義寄出的律師存證信函。 - 效果:
這裡之所寫的是「效果」而非效力的原因在於,效力無論是存證信函、律師函或是律師存證信函,效力通常並無太大的落差,這部分前面也有提到。
但是對於收到信函的民眾而言,一個是寄件人自己就可以寫的存證信函,一個是要特別花費時間及金錢請律師正式出具的函文,哪一個會讓民眾比較願意正視糾紛呢?這信函的效果恐怕會有一定的落差,建議讀者們可以斟酌考量一下可能達成的效果,評估是否划算。 - 風險:
基本上如果是聘請專業律師撰寫的函文,肯定會幫各位讀者盡力避免糾紛中存在的法律風險,甚至可以幫讀者們避免可能出現的公關風險,但如果是自己撰寫存證信函的情形下,就有可能會不小心自己承認一些不利於自己的內容,若是如此就有可能引發高度敗訴的風險,因此李律師誠摯建議「不要」自己撰寫存證信函。
但討論到這裡,因為近年來AI風潮崛起,也有不少民眾有事問AI,甚且包括法律問題。
因此也有不少民眾撰寫函文是請AI代筆,但AI的回答中通常也明確告知有法律問題仍要洽詢專業律師,也代表AI軟體無法保證其出具的內容符合法律規範,李律師也有遇過不少民眾拿AI的回覆內容來詢問,但目前滿常看到AI出具的法律條文甚至有虛構的情形,更遑論其所出具的意見究竟有多少為真實可靠,實有高度疑慮,李律師仍建議各位民眾避免。
以上,如果各位讀者有任何問題,歡迎點擊下方的「立即諮詢」按鈕,與李明峰律師聯繫,立刻與李明峰律師洽談並預約法律諮詢,也可以追蹤李明峰律師在Instagram上的帳號(@polo.legal),不定期取得法律的相關資訊。